首页 栏目首页 > 经营 > 正文

车险再放闸,监管打预防:遏制无序竞争,“一放就乱”要不得!

随着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的扩大,6月以来,全国范围拉开了车险二次综改的大幕。


【资料图】

险企定价自主权更大了,但相应地,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低价竞争、高手续费竞争乱象有所抬头。如何避免“一放就乱”的魔咒,遏制市场粗放式经营的苗头?对此,监管提前打下预防针,及时出手规范。

『A智慧保』获悉,近日国家金监总局财险部向各银保监局、财险公司下发了《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直指近期部分地区和机构高手续费竞争有所抬头,个别地方比较严重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秩序,《通知》分别从守牢合规底线、严格压实主体责任、做好保险保障、强化动态回溯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等五方面作出具体要求。

究竟现阶段车险市场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对于行业主体而言,又该如何高质量经营车险业务,地方监管机构作出了怎样的引导,备受市场关注。

2023年的6月对于车险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关键时点。

一方面,车险二次综改来临,即2023年6月1日起,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从0.65-1.35扩大为0.5-1.5,险企的车险自主定价权进一步放开;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6·30”年中考核期将至,作为财险公司的“基本盘”,车险业务迎来最后冲刺阶段。

这样的背景之下,车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部分险企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车险手续费竞争乱象有所抬头。据相关媒体报道,河北、安徽等地区的车险市场手续费甚至高达35%左右。

《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报告》也显示,今年一季度车险市场综合费用率显著高于上一年同期水平,截至2023年3月末,车险市场平均综合费用率达27.6%,而2022年3月末,这一指标数据则不到27%。

从经营主体来看,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两家“双寡头”的车险业务平均综合费用率为25.9%;第二梯队险企车险业务平均综合费用率超30%,达30.23%;其他中小公司车险综合费用率更高,达到36.21%。折射出中小型公司获取车险业务成本较高的现实。

“以费用为主的驱动方式,对行业发展没有任何益处,给客户贴费既侵害了业务员的利益,也违反了保险法,但市场的竞争和惯性使得这一问题愈演愈烈。”有市场人士对于当前车险市场比拼手续费、冲规模的乱象无奈地表示。

另有头部财险公司分支机构相关负责人对『A智慧保』坦言,“当前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发展考核,是要快于经济发展增速的,给基层人员的压力很大”。

从车险增速来看,根据中国人保前5月保费收入显示,“老大哥”人保财险5月单月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9%,环比放缓了 2.2pct。

财通证券相关研报分析称,这背后其一是因宏观经济修复放缓、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下调,消费降级致使车险可选保障责任投保量减少、三责险等保额降低,导致车均保费下滑,对冲了新车销量增长带来的保费增量贡献;其二是新车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减小,对保费的拉动作用降低。

在车险二次综改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经营主体无序竞争、低价竞争?在“6·30”前夜,监管及时出手发文作出规范,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根据《通知》,监管明确提出,各财险公司要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理念,不得忽视内控合规与风险管控,盲目拼规模、抢份额;不得脱离公司发展基础和市场承受能力,向分支机构下达不切实际的保费增长任务。

的确,车险市场之所以恶性竞争乱象不止,主要源头之一是险企设定了不切实际的增长目标,而迫于考核压力,分支机构往往才不惜剑走偏锋,采取简单粗暴的竞争手段。事实上,对于车险市场经营主体的高压业绩目标,不少地区监管机构近期也进行“降温”规范,引导险企回归理性。

如浙江监管局于5月底下发的“关于商请继续支持浙江车险高质量发展的函”就提出,辖区内各财险公司应合理制定车险规模考核指标,充分评估疫情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与车险市场情况,持续提升效益指标的考核权重,并根据机构经营实际与浙江市场的承受力,合理确定保费规模及增速考核目标。

为车险高压考核“降温”的同时,针对车险二次综改实施后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的情况,为避免“一放就乱”、险企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市场份额,《通知》特别明确“不得偏离精算定价基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车险产品,开展不正当竞争”。

再次,对于上述提及的车险市场手续费竞争抬头的乱象,《通知》以压实主体责任为锚点,提出各财险公司要严格按照费用预算、审批、核算、审计等内控管理,据实列支各项经营管理的费用,强化手续费核算管控;严格对车险中介业务进行合规性管控,履行好对中介机构及个人的授权与管理责任;严格执行报批报备的车险条款费率,不得承诺或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据悉,5月以来,已有部分地区通过下发自律措施或指导性文件,强化车险市场手续费管理。如浙江监管局就在上述文件中提及,要“持续推进浙江辖内车险保费‘明折明扣’工作,杜绝违规贴费返利行为,不断提升数据真实性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三方面看点外,《通知》还强调要积极承保营运车、摩托车等高风险车辆商业保险,促进商业车险愿保尽保;积极探索开展风险减量管理,逐步改善高风险车辆业务经营状况等。

需要注意的是,从监管力度来看,此次针对车险市场的规范整顿会是持续性高压状态,监管部门不仅会对车险市场进行长期动态监测,重点关注费用水平,强化车险费率的执行情况,还特别给出了相关问责、处罚等措施。

譬如针对回溯发现的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车险手续费率出现较大偏离的机构,会及时责成其进行风险纠偏,而涉嫌违法违规的,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对带头投费用、抢市场的机构,监管将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打早打小,防止个别机构行为影响整个辖区的车险市场稳定。

车险综改实施的第三个年头,二次综改无缝衔接,这是车险市场化改革加速的鲜明体现,但上述监管《通知》的下发也无形中透露着,车险市场离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行业主体依赖高手续费、低价竞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扭转。

在近两年监管开出的关于车险业务的各种罚单中,“给予投保人约定外的利益”、“虚挂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跨区域经营车险业务”等违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那么,在车险市场进入增长瓶颈期,竞争日趋内卷化的大环境下,险企该如何在规范经营的前提下“活下来”,成为不得不直面的考题。

在市场专业人士看来,随着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的扩大,未来保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将更加考验精细化定价能力,因此通过科技手段“控本”、“提质”将成为主流趋势,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如果能够提升科技能力,在细分车险市场找准差异化优势,便可开辟出一条小而美的经营路线。

上述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则指出,未来险企还需进一步提升用户运营能力,通过提供一系列的用车生活服务,加强客户黏性,留住存量市场。

而从监管维度看,『A智慧保』注意到,随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部分地方监管局也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化的车险服务举措。

如2023年1月,北京银保监局发文表示,为支持构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推动实施北京、河北两地交通事故车险服务一体化,在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北三县实施“互碰快赔”机制一体化,以缓解通州区与北三县跨界交通拥堵的突出问题。

2023年5月,广东银保监局推动粤港跨境车险“等效先认”落地实施。即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且仅限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行驶的香港机动车,向香港保险公司投保保险金额、责任范围等已覆盖内地交强险的保险单,视同已投保内地交强险,由内地保险机构提供查勘、定损、核赔等一站式的理赔服务,实现承保在香港、理赔在广东,一张保单保两地,深化两地互联互通。

此外,根据2023年4月监管动态,重庆银保监局、四川银保监局联合指导推出了成渝地区车险理赔一体化服务,围绕重庆市与成都市车险三个“一体化”,即交通事故“快处易赔”一体化、车险综合服务创新一体化、跨区域车险理赔服务一体化,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三个“一体化”,来实现成渝两地车险理赔案件的通赔通认、反欺诈信息共享、异地纠纷调解与诉调对接。

显然,为探索车险市场高质量发展,监管机构除紧盯市场乱象与违法违规行为外,还在通过探索车险区域服务互通、提升理赔服务水平、加强产品创新供给等方式,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强化险企之间的资源配置、资源共享。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