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经营 > 正文

【聚焦2023年服贸会】专家:中国有机会也有能力引领全球脱碳和转型变革

中国网财经9月5日讯(记者 畅帅帅)2023年服贸会9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本届服贸会59个国家和24个国际组织设展办会,总数比上届多12个,整体国际化率超过20%。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之门是中国一直在坚持和推进的事情。然而,近几年,随着大国博弈、新兴经济体政策波动、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企业出海环境存在更多不确定性。那么,当前企业出海还是一个好选择吗?面临哪些挑战?碳关税对企业出口有哪些影响?该如何应对?中国网财经专访了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主管合伙人金凌云。

中国网财经: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各国之间贸易流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样复杂严苛的背景下,企业出海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金凌云:尽管宏观环境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但不论从国家要求还是自身驱动力而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都具备确定性。高质量的“走出去”,是中国实现高水平发展、推动中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

从宏观国际环境角度,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面临调整和重构,中国企业在积极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投资地域更为多元化,一带一路国家受到了更多关注。 从产业发展角度,“中国制造”产品已逐渐摆脱廉价标签,迭代为高附加值、高溢价的产品。在一些细分赛道,中国企业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海外市场已取得重大突破。本地化运营以及全球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已成为中国出海致远的重要因素。

另外,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仍有很大空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未来三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平均增速将会是发达国家平均增速的两倍以上。于此同时,传统西方跨国企业近些年在海外业务也有所收缩。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统计,全球前100跨国企业的海外营收占全部营收的比例从2011年的65%下降到了2020年的56%。

中国也在积极倡议减碳净碳、可持续发展和ESG这些议题,并且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相应的,中国的出海企业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这些全球议题,弯道超车,打造面向全球的中国企业品牌和形象,助力自身全球化。

中国网财经:当前企业走出去面临哪些挑战?

金凌云:中国企业出海历来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本地化运营管理所涉及到的所在国的政策与法律、投资与税收、跨文化的管理、全球化人才的不足、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问题。

近几年,随着大国博弈、新兴经济体政策波动、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企业出海环境存在更多不确定性。企业面临包括贸易壁垒、汇率变化、制裁与反制、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审查与交易审批,以及国际能源、大宗商品与运输价格的变化等挑战。

同时,企业也面临很多新的更为突出的问题:世界格局变得更为区域化;中国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的积累和实力使得很多企业面临着全球市场竞争(例如,储能电池);随着各国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力度的提高,安全合规的要求也在提高;过往中国企业出海重视产品和技术,而相对轻视品牌建设,广义的包括品牌形象、产品服务标准、对社区责任、ESG、公共关系管理等,这些统合成整个品牌力提升,对出海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中国网财经:低碳大背景下,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更多的门槛,尤其是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企业设置了一道绿色贸易壁垒。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企业走出去有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

金凌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也就是俗称的碳关税。短期来看,向欧盟出口碳关税征税产品的企业会受到直接影响,面临报告产品碳足迹和贸易成本增加的压力。对于企业来说,碳关税短期影响风险或许可控,但长期影响不容小觑。首先企业要研究消化欧盟碳关税,尽快建立企业的碳台账。其次,用好欧盟碳关税过渡期,尽快与国际接轨。第三,要关注欧盟碳关税的变化趋势,做好战略规划。

欧盟等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减排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碳关税将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成本和责任。在应对欧盟碳关税方面,需要从“绿色脱碳”大格局的视角审视,将碳排放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予以考量,结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和行业发展规划,做好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的总体布局。从环保合规管理、市场布局调整、新能源替代、减排工艺改造、碳税成本核算等角度综合规划,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案。

中国网财经:低碳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面临诸多挑战,那其中蕴含哪些机遇?

金凌云:德勤通过搭建模型、情景模拟与分析表明,当前中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未来 50 年,若气候变化问题无法得到缓解,中国将面临 180 万亿元的经济损失。但若通过控制全球升温以及出口脱碳技术,中国不仅可避免遭受损失,还有望创造 116 万亿元的经济收益。

对于中国而言,气候变化危机之中亦蕴含着机遇。中国具备独特优势,有机会、也有能力引领全球的脱碳和转型变革。

第一,中国具备相应的能力、经济资源以及合作机会,可在低排放环境下实现增长。例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国,全球70%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产自中国。

关键词: 中国 企业 全球 关税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