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经营 > 正文

台风“杜苏芮”给保险业带来哪些警示

7月28日上午,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登陆,这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登陆福建省的第二强台风。随着“杜苏芮”残余环流一路北上,7月29日傍晚,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京津冀晋鲁豫部分地区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这也是中央气象台自2010年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发布的第二个暴雨红色预警。

据福建省防汛办通报,截至7月29日21时,“杜苏芮”已造成福建省145.45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36.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8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56.61公顷;倒塌房屋90间,严重损坏房屋346间,一般损坏房屋间数4571间,直接经济损失30.53亿元人民币。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趋强趋重趋频,台风登陆更加频繁、强度更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发生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的可能性增大,重特大地震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灾害的突发性和异常性愈发明显。


(相关资料图)

在应对此次台风“杜苏芮”带来的灾害风险过程中,保险业通过采取事前排查风险隐患、开辟理赔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发挥了风险“减震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随着灾害风险日益突出,保险业仍然需要进一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密织风险保障网。

首先,应积极推动巨灾保险在更广范围内加快发展脚步。

目前,巨灾保险已在广东、四川等十多个省市落地。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保险公司在深圳、宁波、广东等12个省市和地区开展地方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保障范围逐渐向台风、洪水等灾害扩展。在应对台风“杜苏芮”过程中,厦门市就及时启动了由厦门市政府购买、惠及全体市民的巨灾保险,保障市民人身伤亡及医疗救助、居民住房倒塌损失及家庭室内财产损失。

但就现状而言,我国巨灾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巨灾保险还面临着产品不够丰富,针对台风、洪水、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等多灾因的保险保障不够完善的局面。因此,保险业要加快巨灾保险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提升巨灾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拓宽灾害损失补偿渠道,进一步提升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补偿比例,充分发挥巨灾保险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应鼓励保险机构着力探索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从应对台风“杜苏芮”实践来看,保险机构利用当前行业内风险减量服务的先进做法,有效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例如,在台风“杜苏芮”登陆前,由于暴雨已经下了一夜,厦门市内不少低洼路段开始积水,人保财险搭建在厦门明发国际新城的水位监测预警系统连续发出水浸告警信号,该公司随后迅速与小区物业联系,协调组织转移业主车辆,成功避免了一次大范围的水淹车事故。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继续引导鼓励保险机构加快发展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结合现实需求,拓展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形式,充分发挥保险在事故预防、风险化解、损失补偿等方面作用,有效助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最后,应继续加强科技手段的深入应用。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手段,不仅能够在灾害发生前为保险机构组织开展应急工作提供有益线索,帮助保险机构及时排查风险隐患,还能在事中、事后的理赔服务流程中极大地促进提升服务效率。例如,有保险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气象平台实时追踪台风动态并向客户精准发送防控台风、暴雨、内涝等预警信息;还有保险机构利用远程查勘工具,解决灾害发生后难以迅速抵达现场的问题,极大缩短了出险客户的理赔时效。

防范应对以台风“杜苏芮”为代表的自然灾害,是对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检验。只有继续加快提升保障水平、优化保险服务、提高业务效率,保险业才能在灾害风险面前更加有力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